优游国际

企业社交

|

员工通道

| |

电子采购平台

文化活动
缘文化

品“缘”

发布日期:2010-09-27 浏览次数:16356

——王香伶

一个“缘”字,也还真值得咀嚼和品味。

在国人的观念和文化中,“缘”可谓多姿多彩。佛有“佛缘”,道有“仙缘”,儒有“儒缘”,就是普普通通的百姓也常讲“人缘”、“地缘”、“机缘”、“因缘”。“有缘千里来相会,无缘对面不相逢”。茫茫人海中,素未谋面的两个人因某种巧合而相识,那叫“相识有缘”;“曲高和寡”,突然间遇到了“知音”,那叫“相知有缘”;说这个人人际关系不错,那叫“极有人缘”,而男婚女嫁,配了夫妻,那叫结了“姻缘”,而且这“姻缘”在国人眼中也还真是来之不易,倘无前世之修,怕也不会有了这等结局。《新白娘子传奇》中反反复复地唱:“千年等一回,千年等一回”,“等”就是等待机会或者说“机缘”,等的过程大约也就是“修炼”的过程,而且一等一修就是千年,你说难也不难!日常生活中,两个人如果“缘分”对了,蛮可以不分了你我,尽可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,至于谁去埋单,倒不十分计较。倘“缘分”尽了,别说朋友,即使是夫妻也难免反目成仇,先是弄到无话可说,再是弄到砸碗摔盆,继而弄到或分居独处或“各奔东西”的地步。这且不论,即以“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”,也多半是异地忽遇“乡党”,感“乡缘”之情才生发出来的。如果没有了这个前提,谁会一见面就两眼泪汪汪的,招人笑话!

细细品来,只一个“缘”字,也还真道出了芸芸众生与人与事与物的种种关系。

“缘”的涵义,就一般意义而言,至少有三重:一是“缘分”,就是关系;二是机缘,就是时机和机会;三是因缘,就是因果和条件。这些含义不仅佛教讲,儒家和道家也讲。“缘”的分类,也有多种,常见的:一为“人缘”,“人缘”中又有“亲缘”,“友缘”,“群缘”。所谓“群缘”,也就社群、民族、国家之缘。二为“物缘”,即讲物质生活、经济生活的一种状态。三为“事缘”,即事情发展的机遇、时机和历史发展的时机。“事缘”有偶然性,也有必然性,看似偶然的事件和机会中往往也隐含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。优游国际常讲“机不可失,失不再来”,也就是要及时抓住机缘,以争取事业上的成功。

“缘”文化观念的形成过程中,儒家功不可没。它的高明就在于把“仁”“礼”“和”的道德人文精神引入“缘”文化,体现了对人生意义、人生价值的终极关怀。在儒家的“缘”文化观念中,仁是根本之道,所谓“仁者人也,仁者爱人”,讲道德之“仁”就是生活之“人”,有道德的人必须有爱人之心,即普遍的爱心;“礼”与时俱进,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的礼,不能有恪守不变的陈规;和为贵,所谓“和而不同”,讲礼的实施在于能把各种有着差别的人事物整合起来,形成一种和谐。这在今天也还是有积极意义的。